——“翻得准”只是第一步,“用得对”才是关键
随着品牌出海、软件国际化、跨境电商、游戏发行、多语言运营等需求的日益增长,“本地化翻译”正逐渐成为企业全球化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要求语言正确,更要兼顾文化适配、表达自然、用户习惯和技术实现。
那么,一家专业翻译公司究竟是如何保障本地化翻译的质量?
国译翻译 Global Translation 从实践出发,总结出七大核心环节,揭示高质量本地化服务背后的语言逻辑与流程管控。
本地化的第一标准不是“翻得通顺”,而是“像本地人写的”。
专业翻译公司通常会:
配置目标语言母语级译员或审校人员参与全流程
使用地道表达、常用词汇、符合本地语境的句式
避免直译生硬、语感不符、语义误读等问题
母语控制力是语言自然度与接受度的核心保障。
不同品牌和产品的语言风格、术语偏好不尽相同,标准化管理是保障一致性的关键。
翻译公司通常会:
与客户共同制定风格指南(Style Guide),统一语气、句式、人称、用词风格
建立术语库(Termbase),涵盖产品名称、按钮标签、功能描述、行业专有词等
在翻译过程中强制引用,防止术语混乱、表达不一
术语一致性 = 产品专业感 + 品牌统一性。
CAT(Computer-Assisted Translation)工具并不是机器翻译,而是专业翻译的“语言管理助手”。
它能实现:
实时调用已翻译内容,实现句段复用
检查术语一致性、格式规范、数值单位等技术细节
生成翻译记忆库(TM),便于下次更新时继续使用
使用CAT工具的翻译公司,能实现规模化项目质量控制与成本优化双赢。
一流的翻译公司,不会只提供“初稿”,而是构建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
通常包括:
T(Translation)翻译阶段:由专业译者执行
E(Editing)编辑阶段:第二位译员进行术语、语法、结构复核
P(Proofreading)校对阶段:检查标点、格式、错别字、术语一致性等
本地化QA检测:使用专用工具模拟实际应用环境进行语言与逻辑测试
多轮质检是本地化翻译“出厂合格”的质量保证。
本地化翻译不仅翻语言,还要翻文化。
高水平的翻译公司会主动:
替换不符合本地文化的表达或比喻(如广告语言、数字禁忌、颜色象征)
调整图文结合方式(如中日韩常放“功能”,欧美更重“情感”)
适配法规要求(如个人信息条款、合规声明、使用政策等)
“文化适配力”决定内容在目标市场是否真正有效。
本地化不仅服务于纸面阅读,还包括产品、界面、系统、媒体等多种使用场景。
专业翻译公司会根据需求,执行:
UI字符测试(防止界面溢出、换行错误)
软件运行测试(确认术语出现在正确位置)
字幕/音频对时检查(确保时长与语言同步)
APP或Web演示版语言验证(多平台适配)
最终呈现效果决定语言是否“能用”与“好用”。
本地化项目往往不是一次性交付,而是持续优化和版本更新。
专业翻译公司应当具备:
灵活的版本控制机制,追踪每一次修改与更新记录
接受客户反馈,进行术语调整、句式优化、风格迭代
在长期项目中积累经验,形成客户专属语言资产
持续服务能力,是保障长期本地化质量的根基。
母语译员参与翻译与审校,语言自然、表达地道
风格指南与术语库管理,保障品牌一致性
CAT工具 + 翻译记忆库,提升效率与一致性
多轮审校质检流程,确保语义准确、细节无误
文化与法规适配能力,提高内容本地认同感
测试与验证机制,确保内容在真实环境中无障碍使用
反馈优化与版本迭代,保障长期本地化质量可持续提升
上一篇:如何选择专业的文献翻译公司?
下一篇:翻译公司分享广告翻译要点
在1997年哈利波特的第一部出版后,罗琳的哈利波特以60多种语言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更是在中国一版再版,无论是以小说文字的形式还是电
在翻译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时,除了信息准确性,译者还需要关注形式的统一性和排版美观性。通过优化语言表达,使译文更加简洁、清晰,
2015-12-20 09:30作者: 来源: 国译翻译 陪同翻译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