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译过程中,量词的处理是译者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尤其是在英汉翻译中,量词的运用往往涉及到文化差异、语言结构差异以及语境的不同。因此,译者需要仔细考虑源语言的单复数形式及其在目标语言中的表达方式,以确保译文准确、自然、并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处理翻译中的量词问题,避免常见的错误,提升翻译质量。
英文语言对单复数非常敏感,而中文则不像英文那样严格区分单复数。因此,翻译时,译者应特别注意源语言中的单复数形式,并在译文中准确传达。尤其是在描述数量或范围时,译者应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述。
案例一:
原文:In the context of significant evolution that our Group is going through, we are glad to inform you that also our Code of Conduct has undergone a deep transformation.
初译:鉴于我们集团目前正在经历的重大转型,我们很高兴地通知您,我们的《行为准则》也修订了许多内容。
问题分析:
在此例中,源文中提到的 “a deep transformation” 是单数,意味着是“一轮深度修订”。初译将其处理为“许多内容”,这种表述不但忽视了原文的单数含义,还可能暗示《行为准则》有诸多问题,需要大幅度修订,这显然不是原文的意图。
参考译文:
在集团经历重大转型之际,我们很高兴地通知您,我们的《行为准则》也完成了一轮深度修订。
总结:
译者应根据英文单复数形式的提示,明确量词的含义,避免模糊的表述。
不同语言对量词的使用有不同的习惯。在英文中,常用的表达如 “a set of” 或 “a series of” 在翻译时,需要根据中文语境选择合适的量词。
案例二:
原文:In addition, a set of Q&A will be soon made available to support comprehension and to ease the solving of most frequent doubts.
初译:并且,不久我们将提供一系列问答,以帮助大家理解并解决一些最常见疑问。
问题分析:
“a set of Q&A” 应翻译为“一份问答清单”,而不是“一系列问答”。“一系列问答”暗示着问答内容将分批提供,而原文表达的是一次性提供清单以解答疑问。此外,译文中的“最常见疑问”用了“一些”,这个用法不太合适,应该直接翻译为“常见疑问”,以保持语言简洁并避免口语化。
参考译文:
此外,我们会尽快提供一份问答清单,帮助大家理解并解决常见疑问。
总结:
在处理量词时,译者需要选择地道的中文量词,同时根据源文的实际含义,避免引入不必要的模糊性。
在翻译过程中,有时直译会导致不合实际或过于绝对的表述。此时,译者需要仔细选择量词,确保译文既真实又客观,避免过于主观或不符合实际的描述。
案例三:
原文:The ensuing illness of ten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stopped the economic life of huge cities, even entire provinces of the country. Then came the global economic recession.
初译:成千上万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致使中国大城市甚至全国各省的经济生活遭到停滞,接着又经历了全球经济衰退。
问题分析:
“成千上万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致使中国大城市甚至全国各省的经济生活遭到停滞”这一表述过于绝对,暗示疫情导致中国所有大城市及各省经济全面停滞,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中文表达中,若没有特定限定词,读者会默认是指全部,但这种表述可能不符合实际,容易产生误导。
参考译文:
成千上万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致使中国一些大城市经济受挫,某些省份甚至整体停摆,接着又经历了全球经济衰退的冲击。
总结:
在翻译时,选择量词时要谨慎,避免造成过度概括或不符合实际的情况。适当的限定词可以帮助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并避免误导读者。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总结出翻译量词时的几条技巧: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时刻关注细节,特别是在处理量词时,以确保译文准确、自然并且符合原文的意图和语境。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思考,我们可以避免常见的翻译陷阱,提升翻译质量。
上一篇:人工翻译与AI翻译的结合:在医疗翻译中的应用与挑战
下一篇:如何优化翻译中的无效动词
中文词汇英文词汇城市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 Effect城市绿地系统Urban Green Space System土地利用规划Land Use Planning交通
BIMC医院集团近期成功举办了一场重要的国际医疗交流活动,国译翻译(Global Translation)作为本次活动的官方语言服务供应商,为来自全球
几十年来,中国和德国一直互为重要的经济伙伴,两国之间也架起了许多桥梁。同时,出于政治原因,更出于文化原因,在两国的交往之间不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