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译实践中,要想达到通情达意,有时在忠实于原语和忠实于译入语之间,必须要有一个轻重的取舍。太死板是翻译的主要弊病,所以要摆脱原文的束缚,奈达的功能对等就是针对这一病症的解药。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A·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 , P65) 。为了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和消除文化差异,译者可以遵循以下的三个步骤。
第一,努力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体现原文文化特色的译作。然而,两种语言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文化可能有类似的因素,但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完全展现原文文化内涵的完美的翻译作品是不可能存在的,译者只能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文化。
第二,如果意义和文化不能同时兼顾,译者只有舍弃形式对等,通过在译文中改变原文的形式达到再现原文语义和文化的目的。例如,英语谚语“white as snow”翻译成汉语可以是字面意义上的“白如雪”。但是,中国南方几乎全年无雪,在他们的文化背景知识中,没有“雪”的概念,如何理解雪的内涵? 在译文中,译者可以通过改变词汇的形式来消除文化上的差异。因此,这个谚语在汉语中可以译作“白如蘑菇”,“白如白鹭毛”(郭建中,2000 ,P63) 。再如,英语成语“spring up like mushroom”中“mushroom”原意为“蘑菇”, 但译为汉语多为“雨后春笋”,而不是“雨后蘑菇”,因为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为熟悉的成语和理解的意象是“雨后春笋”。
第三,如果形式的改变仍然不足以表达原文的语义和文化,可以采用“重创”这一翻译技巧来解决文化差异,使源语和目的语达到意义上的对等。“重创”是指将源语的深层结构转换成目的语的表层结构(郭建中,2000 , P67) ,也就是将源语文章的文化内涵用译语的词汇来阐述和说明。例如:“He thinks by infection , catching an opinion like a cold. ”“人家怎么想他就怎么想,就像人家得了伤风,他就染上感冒。”(刘宓庆,1998 ,P122)在此句的英文原文中,原文的内涵并不是靠词汇的表面意义表达出来的,而是隐藏在字里行间里。
中文翻译公司:国译翻译公司翻译团队凭借专业的外语水准以及扎实的相关阅历背景,加之公司严格、科学的翻译管理规程,不仅为来自于不同行业领域里的众多客户提供了专业、准确和增值,国译翻译的作品也使他们得到愉悦的文化享受。迄今为止,国译翻译公司已与多家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和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
上一篇:翻译之“得意忘形”
下一篇:翻译中的搜索与查证
-
-
科技翻译的注意事项与实践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翻译在翻译行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国译翻译公司,作为北京地区知名的科技翻译服务提供商,对于科技翻译的注意事项
-
揭秘同声翻译背后的艰辛与成长同声翻译,被誉为翻译界的“特种战士”,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准确理解并翻译出讲话者的内容,同时保持语言的流畅和准确。然而,这份看似光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