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的“关键点”(Key Info)与“真实信息”(Real Info) - 电话口译 - 国译人工翻译

当前位置:国译翻译公司 > 资讯 > 电话口译 >

翻译中的“关键点”(Key Info)与“真实信息”(Real Info)


在翻译过程中,准确地把握“关键点”(Key Info)和“真实信息”(Real Info)是至关重要的。许多翻译失误发生的根源,往往就是未能分清这两者的区别。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如何正确识别和应用这些信息,通过几个具体案例说明翻译中的误区和改进方法。

1. 理解“关键点”和“真实信息”的重要性

翻译并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转换,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原文的信息精准、流畅地传达给目标语言的读者。**“关键点”是文章中最重要的信息部分,它决定了整篇翻译的逻辑结构和主旨方向。相对而言,“真实信息”**则是对这些关键点的详细阐述或附加说明。在翻译过程中,重点是要找出“关键点”,而非一味地逐字逐句地翻译原文的每个细节,否则译文容易变得不清晰且逻辑混乱。

2. 案例分析

案例一:引号的正确运用

原文:He acknowledged that the British parliament was the oldest in the world, but added: “In China, the concept of putting people first and following the rule of law emerged in the ancient times.”

初译:他指出,“英国是最先开始探索代议制的国家,在中国,民本和法治思想自古有之”。

定稿:习近平指出,英国是最先开始探索代议制的国家,但补充道,“在中国,民本和法制思想自古有之。”

在这个例子中,原文中的转折词“but”非常关键,它表明了后面部分才是核心信息。然而,初译中却忽视了这一点。更重要的是,“but”后面的内容是直接引用,应该保留原样,不加修改,同时引号内的标点符号也要准确地使用。

重点: 译者应该关注“关键点”和“直接引用”,确保引用的内容不被改变,且准确反映原文结构。

案例二:词汇搭配和语境

原文:We are also well-positioned to spread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e and values that the UK and China hold in common and the many ways in which the two nations are apt partners and friends.

初译:在揭示两国文化和价值观的相似性,以及双方能够在众多领域展开合作方面,我们扮演了当仁不让的角色。

定稿:我们还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推动更好地了解英中两国的共同文化和价值观,推广双方开展合作的多重途径。

在这个翻译中,初译者未能准确把握原文中的“well-positioned”含义。原文并非强调两国文化的相似性,而是侧重于“增进了解”这点。因此,翻译时应将“well-positioned”理解为“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而非单纯的“扮演角色”。

重点: 理解原文的主旨,准确使用词汇搭配,避免在语境不清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解读。

案例三:理解深度的影响

原文: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实质是企业以区内账户为主账户,实现境内人民币资金池与境外人民币资金池内资金的双向流通,是跨国公司一种资金管理模式。

初译:The two-way cross-border RMB pooling business enables the companies to flow cash between their Chinese and offshore entities, which facilitates their financial management.

定稿:The cross-border two-way RMB pooling refers to the two-way flows between the domestic and offshore capital pools within a group corporation through the RMB deposit account opened by a member company registered within the SHFTZ as the master account, providing a convenient approach to capital management for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初译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区内账户为主账户”的理解不充分,导致缺乏对资金流动的准确描述。实际上,原文讲的是通过上海自贸区内注册企业的主账户来实现资金的双向流动,而初译则模糊了这一概念。

重点: 翻译时要深入理解每个术语的实际含义,避免因为理解不到位而导致信息的丢失或曲解。

3. 翻译中的“理解”环节至关重要

翻译不仅仅是转换语言,它更是一种深度的理解与再创作的过程。很多翻译错误源于对原文的理解不足,或者翻译者缺乏对某些文化、行业背景的知识。例如,在处理“自贸区”或“资金池”这类专业术语时,翻译者应了解这些概念在特定行业中的实际应用,避免仅凭字面意思进行翻译。

建议:

  • 确保理解原文:翻译之前,翻译者应确保自己对原文的含义有透彻的理解。遇到不熟悉的概念,应该进行查证或向专家请教。
  • 抓住关键信息:在复杂的长句或信息量大的文本中,首先要抓住核心信息,再根据背景知识和语境,合理安排译文结构。
  • 避免机械翻译:语言的转换不应仅仅是“换个词”那么简单。每个语言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翻译时需要保持语义的准确性与自然流畅。

4. 结语

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出,翻译的难度往往在于如何平衡“准确性”和“自然流畅”,如何识别和传递“关键点”和“真实信息”。翻译者要保持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对原文的深入理解,以此提高翻译的质量,并确保最终呈现的译文能够真实、清晰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只有不断强化对关键点的把握,才能写出逻辑清晰、行文流畅的优秀译文。

翻译并非简单的字词转换,而是思维的再创造。


上一篇:如何避免翻译中的常见误区?
下一篇:理解翻译思维的重要性



拓展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