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翻译中的常见误区? - 电话口译 - 国译人工翻译

当前位置:国译翻译公司 > 资讯 > 电话口译 >

如何避免翻译中的常见误区?


翻译是一项细致的工作,特别是涉及到政治、外交领域的文本时,翻译者常常会遇到细节处理上的难题。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初译时可能仅仅按照字面意思进行转换,忽略了原文背后的逻辑关系和语境差异。这样的翻译很容易造成信息丢失或曲解,进而影响译文的准确性和表达效果。

误区1:被原文“牵着鼻子走”

一个典型的翻译误区是译者直接从原文出发,缺乏对原文深层次逻辑关系的理解,导致译文缺乏结构感或信息点被割裂。例如,在某个项目的描述中,如果初译只关注“音乐表演、作曲和音乐理论”等学科的列举,而没有深入思考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的翻译就会显得不连贯,甚至误导读者。

初译示例:

原文:“我院‘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主要围绕重点学科、人才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三方面展开,旨在继续强化音乐表演、作曲和音乐理论三个支柱学科,建设周期为2009-2012年。” 初译:“To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pillar programs of Music Performance, Composition and Music theory, CCOM was devo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key disciplines, professional musicians and the teaching staff from 2009 to 2012 during its third phase of Project 211 – a national initiative for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定稿:

定稿更加注意了各信息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重点学科”转化为“key disciplines planning”,“人才创新”被精准表达为“innovative talent nurturing”,而“师资队伍”则采用了更为精确的“faculty development”这一表述。定稿更为简洁且信息层次分明,避免了初译中的堆砌与泛化。

误区2:语言上的误用或省略

有时,译者可能出于自己的理解或语言习惯,选择了不合适的词汇,或者忽视了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语气和用词不符。例如,在谈到一个政治人物的称呼时,如果没有根据特定的语境来调整,就会导致过于笼统或偏颇的表达。

初译示例:

原文:“Today, Your Excellency is leading the Chinese people into a new era of progress and prosperity,” he said. “This is a remarkable endeavour and I am confident that China will continue to succeed under your leadership.” 初译:“现在,习近平主席正带领中国人民步入发展与繁荣的新时期。”他称赞说,“这样的探索举世瞩目,我相信中国在您的领导下必将再创辉煌成就。”

定稿:

定稿将“称赞说”调整为“称赞道”,符合中文新闻通稿的语言习惯,并且将“探索”改为“丰功伟绩”,更加体现讲话中对领导人工作的赞扬与肯定。这样的调整,不仅使译文语言更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还突出了语气的严肃与庄重。

误区3:词汇选择不当

在翻译过程中,尤其是遇到特定的术语和固定用语时,选择合适的词汇是至关重要的。误用词汇不仅会影响表达的准确性,还可能在某些敏感领域引起误解,特别是在涉及到外交、政治话题时。

初译示例:

原文:“He also pointed out how Singapore has been able to participate in modest ways in China’s moder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government-led projects like th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初译:“陈庆炎还指出,新加坡已通过诸如苏州工业园区这样的政府主导项目参与到中国现代化经济发展之中。”

定稿:

定稿更准确地传达了“modest ways”的含义,译为“以绵薄之力参与”,这既保留了原文的谦虚语气,也更加符合中文表达的微妙差异。这个细节处理上可以看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情感、语气和背景的再现。

误区4:翻译过程中忽视文化背景

政治类文本的翻译,尤其是涉及到国家领导人或国际事务时,需要考虑到文化、历史等背景的影响。翻译时应注重适应不同文化环境下的表达方式,避免生硬的直译。

初译示例:

原文:“The address, in the lavish surroundings of Parliament's Royal Gallery, is a high point of the first state visit by a Chinese leader for 10 years.” 初译:“习主席在金碧辉煌的英国议会大厦皇家画廊发表演讲,是中国国家元首十年来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的高潮。”

定稿:

定稿将“high point”翻译为“重头戏”,这一调整不仅更贴近中文的表述习惯,而且突出了访问的政治意义。与此同时,“国家元首”更改为“国家主席”,因为根据中国的政治体制,这一头衔更为精确。

查证与求证:确保翻译的精准性

除了语言表达上的精准把控,翻译中查证信息也显得尤为重要。许多专有名词、头衔或项目名称,在没有足够了解时,容易引发误译。因此,翻译者要学会如何有效查证,确保在细节上做到准确。

例如,关于“Scott Vaughan”这个名字,翻译者在翻译前查找了相关的背景资料,从而确定了更精确的职位和称谓,避免了简单的直译带来的误差。

总结

翻译不是简单的词对词转换,更是一个精准理解、思考和表达的过程。特别是对于政治类文本,译者必须充分理解原文的背景、语境和文化,并根据中文的表达习惯调整词汇和语气,才能确保翻译既准确又具有逻辑性。同时,查证和求证也是确保翻译质量的关键步骤,帮助我们避开潜在的误解和偏差。在实际操作中,翻译者需要不断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提升对信息的解读和表达能力。



上一篇:如何精细化翻译:提升精准度与流畅度的技巧
下一篇:翻译中的“关键点”(Key Info)与“真实信息”(Real Info)



拓展阅读
推荐阅读